北大外院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

【讲述】讲述中国,遇见世界——九游会官方网站,九游会jiuyouhui(中国)2016级朝(韩)语系本科生 石砾

尊敬的各位老师、院友师兄师姐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2016级石砾。借助今天这个机会,我想问在座的同学们,有多少同学曾到你们的语言对象国交换或交流过呢?有过类似经历的请举手。
       谢谢大家!对外院学子来说,是外语背后文化的学习给予了我们洞察世界的双眼,是外院数载光阴的积累推动我们这批外院青年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我很幸运,成为大家中的一员。
       在外院的学习中,我积极参加过亚洲模拟联合国大会、中韩大学生亲善恳谈会、中日韩青年峰会等交流活动,但直至通过学院的交换机会,大三下半学期赴国立首尔大学学习之后,我才在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土壤之上,第一次领悟到“世界在我脚下,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外院宣言中蕴含的世界胸怀。首尔大学的交换学生群体来自世界各地,有迥异的文化背景,但都因各自与韩国语言文化的奇妙缘分而聚于一处。在这样一个多样群体里,我努力用外语和其他人交往,但这并不容易。我经历了聊天中途因为用词错误而闹出笑话的尴尬,经历了由于观念不同而导致的矛盾,以及捍卫自己的信念却只得到怀疑和戏谑时的愤怒。但幸运的是,在不同的文化与思维方式碰撞之下,不愉快的片段很快被取代:当我与韩国朋友分析中国端午祭申遗而引起的误会时双方都发现是文化隔膜带来了不理性,当我与大家讨论中外媒体针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不同角度时,我们共同意识到多维度理解当今世界是多么重要,当我以自己从未想象过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和自身时才发现自己思维与视野得到了充分拓展与延伸。正是因为我们所通晓的语言,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族群、理解了不同的思维,让不同文明的理解和尊重成为可能,最大程度的减少隔阂与误解。
       韩国课堂上的经历更让我看到作为年轻个体的我们如何传递中国声音。交换学期我选修了一门叫做全球背景下的发展政策的研究生课程,课堂上的同学有不少是来自发展中国家前来进修的政府官员。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被作为重点案例进行讨论,我作为班上唯一的中国学生,承担起解释中国政策定位的责任。在课间,老挝的政府官员专门找我聊起一带一路背景下在她国家进行的项目,表示很幸运能听到中国年轻人对这一议题的理解。我意识到,尽管我的课题不尽完美、政策分析也可能存在许多瑕疵,但是这样的我能在课堂上却永远有一丝话语权,因为他们觉得,与中国的交流很重要,来自中国的声音值得一听。
       这样的经历让我看到,世界从没像今天这样期待中国声音,中国智慧在世界舞台的传递呼唤我们这批外语人的担当。在语言对象国的交流交换是我们外院人的重要体验之一,而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在国际组织的实习实践走向世界舞台,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国际组织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渠道,但国际公务员中仍缺乏中国面孔,中国代表性不足问题严峻。今年夏天,我有幸通过申请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的实习机会,通过亚太青年创新创业推动可持续发展项目这一切口,为传播中国发展经验、促进地区互惠发展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6级章震尧同学也有着在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实习的经历,下面有请他来为大家分享他与国际组织的故事,掌声欢迎!